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祖宗基业归我了> 第 19 章(1/8)

第 19 章(1/8)

    随着高拱和郭朴的被迫致仕,在世宗执政的五十五年里,被皇权压得喘不过气的言官们好似一举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在“大礼议”事件中被十六条人命震慑的御史、给事中们瞬间复活,盯着整个京师跃跃欲试,人人都想参一本权贵。好搏个流芳百世。而首辅徐阶因为杨继盛等人之死的心结,总是像只老母鸡一般,张着翅膀护着身后的言官们。

    有当朝首辅的庇护,言官们更加肆无忌惮、变本加厉。

    仅仅隆庆二年这几个月,当今天子便被言官们指着鼻子骂了不下二十回。

    中秋节他想摆宴,徐阶便上奏“先帝未撤几筵,不可宴乐”;后来他心血来潮,又命令宦官督导团营,于宫内练兵备武,徐阶便“力陈不可而止”。

    妃嫔们为争夺宠幸,命家人在民间四处搜索美人,御史们简直是被挖了祖坟一样,跳起脚来骂隆庆皇帝贪欢好色。虽然他确实有沉溺女色的势头,但他自认为自己是在为大周江山开枝散叶而辛勤耕耘,偏偏有苦说不得,只能捏着鼻子认下这个恶名。连着三天,皇帝上朝的时候脸都是黑的。

    七月,宫中酷暑,娇嫩的年轻妃嫔们抱怨不止,其中新怀身孕、又正受盛宠的庄淑妃更是体弱难支,皇帝心疼不已,便生出了移驾南海子游玩避暑的想法。徐阶立刻上奏劝止,皇帝这次大概是忍无可忍了,一意孤行。徐阶当朝被驳,大概是一时心灰意冷,竟然提出致仕。皇帝骑虎难下,在内朝濮卢、冯保等人的煽风点火之下,干脆也允准,徐阶就此告老还乡、挂冠而去。

    徐阶前脚才走,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麾下贤才众多,皇帝立刻升赵贞吉入阁,提拔了一批对他比较顺从的新官员。到了隆庆三年,在太监陈洪、孟冲和李芳等人的谏言下,皇帝又顺水推舟的召回了“在家养病”的高拱,重为文渊阁大学士。

    而接到诏书的高拱,也对此表现出了极度的热情,甚至等不到雪化,不顾腊月的酷寒,从家乡日夜兼程赶往京师,以大学士兼掌吏部的身份重回皇宫。

    再转一年,司礼监濮卢急病,掌印太监腾出空位,按例该是秉笔太监冯保顶上,高拱却推荐了陈洪;几个月后,陈洪后因故触怒皇帝被贬,高拱又推荐了孟冲——显然是为了自己闲赋之时这两位的美言——故而冯保与高拱的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