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会(1/4)

    数九天寒,殿内的炭火烧的旺盛,赵鼎却无来由地感到燥热,额头上渗下丝丝汗珠。

    好在,能到宰相的高位,赵鼎并非没有自己的立身之道。他的立身之道,就是“诚”——心有疑虑,那就索性问出来,觉得自己做不到的事,那就明明白白地直言。

    所以赵鼎直接问了:“臣今日回朝,听说王庶外放的事,与岳飞有关,臣斗胆问官家一句,此事到底是何故?臣若不知详实,不敢应陛下之问。”

    没料到赵鼎这样坦诚,赵谅很是讶异了一下,心里对他的好感却蹭蹭蹭地上涨。

    他最讨厌朝堂上猜来猜去的一套,一个有话直说的大臣,能替他省许多心。

    “也没什么,就是他指使常同,又翻出从前张俊污蔑循礼的罪状,与岳相公倒没有直接的干系。”

    赵鼎:……

    没有直接的干系就把堂堂枢密大臣赶走,这要是有直接干系那还得了?

    他在心中替王庶默哀一瞬,按下谏言官家不要过于依赖岳飞的想法——所谓疏不间亲,官家会如此信任岳飞,必然有其缘故,新君面前头一次奏对,还是求稳些好,至少不能步王庶的后尘,把即将到手的宰相之位弄没了。

    得到官家对岳飞的态度,赵鼎才回答起赵谅最初的问题。

    “若是北伐,诸地粮草的转运,收复失地后地方官吏的任免,还有民力如何恢复,都是朝廷要提前筹划的事,不然即使一时成功,也终不免重归于乱。”

    赵鼎很识趣,知道自己不擅长军务,官家又有心把前线战事交给岳飞,便立刻摆正位置,考虑起战前和战后的措置,先为朝廷把剩下的权力握在手里,免得哪天官家头脑一热,将这些也扔给岳飞处理。

    赵谅一个劲地点头。果然岳飞推荐的宰相还是靠谱的。

    “粮草一事,尽可能配合岳相公的计划吧,以充实军需为先,但若是在此之上,能少些征敛便好。”赵谅想起近来听闻的各类横征暴敛的事,叹了口气道。

    其实那些地方转运使们也难做,以江南之一隅,供养数十万大军,本来就捉襟见肘,粮草供给不上,遇上强势的大将,轻则被弹劾,重则人头落地。

    就算如今的水稻产量远甚前朝,也经不起这样造作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