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重生之贤妇不闲> 相互扶持的第十七天(1/6)

相互扶持的第十七天(1/6)

    现下已然入秋,除了轻薄的夏衣外,一家人也逐渐穿上厚实的里衣取暖。

    身上有了余钱,姜蓉预备今日散摊后去给一家人添置过冬的衣物。

    今时不同往日,没有仆从,没有充足的炭火,也再无质地轻薄保暖的方胜花和热腾腾的地龙,她务必要多多添置厚实的冬衣与柴炭,才可让一家人安稳过个暖冬。

    因着最近一段时日她的火烧销得极为火热,不用等昭哥儿散学,她当日备好的份量便已卖完。

    姜蓉也因此得了空,她将推车收好,拜托胡家父子照看一二她的那几个桶她自己便拿着早就兑好的银钱去了街上采买。

    昭哥儿最近的衣物已经见短,她得好生替他备上几件换洗衣物。

    她和崔恒倒也罢了,昭哥儿在学里若是衣衫不得体,怕是要被人私下看轻。

    鸭绒、羊毛他们现下无法负担,但姜蓉知一些小贩那手上有从番商那得来的棉絮。

    用这棉絮填充的衣物,比芦苇,苎麻要更为厚实耐寒,多买上几斤,昭哥儿的冬衣就差不离,至于她和崔恒,用苎麻纳衣就足矣。

    姜蓉一边往布庄走,一边欣喜地盘算着近期的收入,造推车的两贯钱早已回本,现在她每日火烧加卤煮的利润基本维持在四百文,一个月下来,薄利多销,刨除书院休沐的时间,也可赚上近十贯。

    这可比崔恒的俸禄高多了,不过,看在他每日都辛勤帮忙的份上,她到年底也给他一些奖励罢。

    她到布庄扯了几米做衣的布料,再循着包子大娘指引,穿过官衙与榷署,在德政街后面两条小巷子里去找那黑市里的小贩。

    大宋种植棉花地域极少,他们之前在汴京所用的棉均是与藩国外贸所得。

    这青州明面上可买到棉的地方也就是榷署了,至于这些手中有棉,价格还更为便宜的小贩货源来自哪里,就可想而知。

    但最终的受益者都是些平民百姓,姜蓉买了棉,自也不可供出这些人。

    因着路越走越远,姜蓉买完东西便匆匆往回赶,她心中暗忖得快些了,若是昭哥儿散学见不到她,还不知这孩子是否会害怕。

    抬首看了眼这天上的日头,姜蓉望着眼前的岔路口,犹豫片刻,才下定决心走面前这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