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重生之贤妇不闲> 养娃的第二十七天(1/5)

养娃的第二十七天(1/5)

    二月初,筹集的善款已经破了万贯,能达到这个数,是夫妻俩远远没有预料到的。

    到后面,许多闻讯赶来的百姓捐都是几文几文的捐,姜蓉知道他们已经是穷其所有了。

    更有那些有一门手艺和力气的老把式,早早同衙门约好,等动土开工那日要过来当木工、瓦工和泥工。

    自古以来,搭桥修路在百姓们眼中都是积累功德的大善事,这慈幼局经官府一宣传,许多百姓更是热情高涨,殚财竭力,力促官府完成此事。

    择了个黄道吉日,崔恒携属官并一众捐赠百姓,来到慈幼局建设的地块,敲响了第一声锣鼓。

    庆州荒废数年的慈幼局开启了如火如荼的重建之路。

    只不过,刚一开工,就遇到了一个让人又忧又喜的难题,来报名出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慈幼局因着占地广阔,只能建在郊外,来报名捐工的人却是农人和城里人都有。

    若是一股脑将所有人接下,现有的工程根本无法合理调度这样多的人。

    这件事,姜蓉有话语权,在她看来这就跟在内院调配随从举办宴会一般,区别只在于人多人少,工种不同罢了。

    一日安排多少人轮值,轮值之人如何分工,只要摸清这其中的套路,也一样很好安排。

    于是姜蓉提议让书吏先登记好那些愿意出工的人姓名、年龄、工种,家庭住址和出工天数。

    只有将这些情况都了解清楚,她才能合理分配他们的轮班时间。

    等将这些人的信息都登记好,也基本到了饭点了。

    今日,崔恒特意与大家一起用饭,一来,是为了拉近和百姓的距离;二来,也起个□□震慑之用。

    工人们干的都是体力活,油水不厚的话根本不抵饿。

    慈幼局修筑点的菜有荤有素,连知县大人也是吃得津津有味。

    工人们看着心里很是安逸,往年他们修水渠除了自带工具外,还得自己准备吃食,没想到这里包饭不说,还有肉吃。

    他们往常在外面打一天的零工也舍不得买肉吃啊!

    陈朔是城外长河村村民,他家中主要以务农为生。去年崔大人劝大家种植蜜瓜甜瓜和花椒,他家里也跟风种了一些,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