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1/6)

    六月廿三是永宁寿的七十大寿。

    按风俗,从第一天的晚宴开始,寿庆要大宴三天。

    顾明宣就像一个沉迷美色的昏君,为了彰显宠妃的地位,毫不吝啬地展示自己的宠爱,从头到尾都将傅幸臣带在身边,一会儿给他盛汤,一会儿给他挟菜。

    人们只见子孙满堂的杜家老太君独独只带了这么一个孩子出门,又这般宠爱,还以为傅幸臣是顾明宣的亲孙子,在席间百般夸奖。

    顾明宣于是向众人郑重介绍,这位是已故前太师傅庆之孙,书香门第,世代簪缨,天生好学,是棵未来的宰相苗子。

    便有个消息灵通的人说起:“听闻傅家的四郎机敏能干,在常州治水有功,已经从县丞提到县令了呢。”

    傅家被贬出京城的时候,人人都觉得傅家指定完蛋,包括傅家人自己。

    结果遗传基因可能真的有点名堂,傅家四郎傅广昭家变之后一改斗鸡走狗的纨绔习气,苦读诗书,居然考取了甲等进士。按说最少该给个县令之职,可惜祖上有污点,只能官降一品,从县丞做起。

    后来好容易做上了县令,又因为祖上的这点事情不得升迁,在县令的位置上蹉跎了好多年,直到遇见原书男主慧眼识英雄,遂投入男主阵营,最后成为工部尚书,重振傅家门楣。

    不过他对傅幸臣做的事……那就是一言难尽了。

    明知道傅幸臣这会儿对未来一无所知,顾明宣还是觉得让他少听为妙,赶紧把话题带开。

    因为顾家姑奶奶的偏疼,众人都对傅幸臣刮目相看,无论聊什么话题,都要找个因由顺带夸上傅幸臣两句。

    连永宁侯都走过来摸了摸傅幸臣的头,脸上有掩不住的笑意:“这孩子真是错。”

    永宁侯伸手的时候顾明宣心里咯噔了一下,生怕这死老头的举动惹得傅幸臣不高兴。

    但傅幸臣真不愧是懂事的孩子,纵使不喜欢他人碰触,也没有大庭广众之下避开永宁侯的手。

    他还举起盛着甜浆的杯子,给永宁侯贺寿:

    “愿侯爷心愿得享,早成大道。”

    不愧是原书中的才学1,这可比什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的老套话强多了。

    满堂宾客纷纷夸赞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