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古代种田养家日常> 第 18 章(1/5)

第 18 章(1/5)

    天气热,酱豆子用不着捂太长时间就能发酵好。

    第二日吃过晚食,陈秀兰把蒙在簸箕上的麻布揭开。

    簸箕里还隐隐散发着热气,山姜子和黄荆条的叶子都被蒸得变了色,从茎干脱落,掉进豆子里,将自身的独特香气也融入其中。

    拨开最上面的枝叶,下方的豆子上全都覆着一层银白的细丝,将它们紧紧黏在一起。

    陈秀兰拿筷子夹一小坨,只见筷子下方的银丝越拉越长,粘连不断,她的眼里露出满意之色———

    “成了,这豆子发的好,可以拿出来拌盐了。”

    于是方竹和陈秀兰开始小心地将枝条从簸箕里抽出,混进豆子中的叶子也都仔仔细细地择出来扔掉。

    方桃也站在矮桌前帮忙。

    至于郑青云,则搬把椅子,坐在一旁剁拌豆子用的东西。也没什么名贵的香料,无非就是姜、蒜、山姜子、花椒。

    姜和蒜自家种的就有,山姜子可以去林子里寻,只有花椒是买来的。这东西能入药,胡郎中家就种了一棵花椒树,陈秀兰在他那儿买了二两,拢共十文钱。

    花椒味儿冲,拌十来斤的豆子,二两还有余的。

    郑青云动作快,等方竹她们把叶子挑干净,他的配料也剁得差不多。陈秀兰接了他的手,又剁上一会儿,就将细末子一股脑全倒进簸箕里。

    拌豆子的事儿,方竹等人就没插手,全是

    陈秀兰自己弄的。她做得多,手上有数,知道该放多少盐、多少辣椒面合适。

    陈秀兰看着站在旁边的几人,也没藏私,一边往里撒盐一边说:“这做酱豆子啊,其实最紧要的还是要捂得好。豆子一定要趁热倒进簸箕里蒙上,像这样的天儿捂个两三日就行,天冷就要多些时日,能牵丝那就算发得好。”

    “拌豆子其实没什么难的,不过就是盐放足点儿,能存得久些。你们没做过,可以放一边放盐一边尝着。”

    陈秀兰说着话,手下的动作也没慢。在不停的搅拌下,豆子均匀地裹上一层辣椒面,渐渐变了色。细丝也消失不见,豆子不再黏成团,变得颗颗分明。

    姜蒜末的香气混合着豆子发酵后的特殊风味,直往鼻尖钻。

    “成了,我吃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