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我为明皇!大明当无敌!> 第374章 皇家武学院开学(1/3)

第374章 皇家武学院开学(1/3)

    朱雄英骑在马上,默默地思索着自己想要的人员名单,他所熟知的人员大多是这几年就能上来的,就像是他所知道的解缙那个洪武二十一年的进士,世人对其褒贬不一,但是无异其绝对是个人才。

    随着自己不断长大,在周围的这种小打小闹将会越来越少,尤其是等之后自己的布局逐渐铺开,到时候手中的这些人就不够用了,到时候自己要选一些足够有能力的人,去管这些摊子。

    至于那个历史上写明的孤高之士会不会为他所用朱雄英是不担心的,第一个身份,他现在乃是皇太孙就算是他成为了状元,让他成为皇太子的幕僚也是为了他好。

    第二一点,他父亲现在可是在朱雄英手底下做事情的,解缙之父解开也是一个聪明人,几度授官不拜,在家乡一心从事着述、办学。

    正好朱雄英的三舍书院需要这样的人才,就将人薅了过去,此时其除了安排整个江西的小学安排之外,没事自己在家评写的着作也是被三舍书院拿过去刊印发行。

    甚至解缙的母亲他也是没有放过,打住别误会朱雄英专门在那里开办了女子学院,就是叫他母亲去授课的。

    根据史书记载,其母亲高妙莹贤良淑德,通书史、善小凯,通音律,是一个琴棋书画皆精的人物。

    为何朱雄英专门在江西吉水县这么一个地方建立女子学校,那纯粹是因为,这里的女子识字率是最高的!

    吉水县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这里的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从唐朝到清朝一共出了中举者1435人,进士556人,其中状元更是有六人!榜眼3人、探花4人。

    此时就有俗语:“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

    这简直就是后世以地方为单位的一个大型的科举工厂啊!

    这种地方,本身教育的普及程度要高很多,许多东方都有了自己启蒙的学堂,朱雄英的手插不进去,就只能退而求其次。

    所谓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嘛,这父亲影响不了可以走迂回政策培养母亲啊!

    想到这里朱雄英不由的洋洋得意,随即又叹了口气,现在的解缙才十四岁,估计不太可能科考,而对于各个明朝时期的名人,朱雄英现在看见名字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