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我为明皇!大明当无敌!> 第313章 军制改革(1/3)

第313章 军制改革(1/3)

    大明的军官大多数来自于世袭,现如今军中当值的多是子承父业,一些有爵位的家族,卫所的百户和千户,还有许多的军户。

    大明创立十五年,完整的筛选体制已经形成了。地方各卫所是基础兵源,一到大战,或者边军还有京军大量减少,就会从地方卫所挑选。

    或者临时组建大军,也是抽调卫所士兵,加入大军,战争结束后返回原籍。卫所的士兵父死子继,源源不断。

    这样就导致了,卫所里面的人是没有晋升通道的,因为是父死子继,他们的领头已经被限定。

    他们没有往上走的路,而且由于地方卫所的官员是世代把控,所以极易侵吞军田,这也是后世军户糜烂的重要原因。

    朱雄英觉得,想要大明的军队永远保持战斗力,一个明确的晋升途径是一定要有的。

    千户百户,不可只停留在一地,要轮换才好,南北相换,东西相换,十年一换有监督这样才能避免军田被侵占。

    武举的意义是找出真正有实力的人,明朝的武举实在是太过容易,含金量根本不够。

    “皇爷爷,武举有很大的意义,可以为军队遴选大量的人才,可以注入新鲜的血液。虽然现在有开国勋贵在,可以稳稳的压住文官一头,但是谁能保证再过100年,不会像弱宋一样对文官卑躬屈膝?”

    “大明不可能永远都有仗打,但是以后为了人才每三年一次的科举却一直要实行下去。”朱雄英认真的看着老朱,一字一句的说道。

    老朱喝茶的手顿住,一旁的朱标也深深皱起了眉毛。

    大明不可能永远都打仗,但是却必定要举行三年一次的科举。

    那些跟随老朱尸山血海里走出来的老将们都会老去,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虎父犬子的概率远远大于一门三杰的概率。

    只有战场才能锻炼出名将,只有尸山血海才能培养出帅才,每个将军都是踏着尸骨成长起来的。

    而这群二代们,有了父辈的功劳,谁还会想要身先士卒的和人拼刺刀呢?

    但是那群文人不同,他们只用传承自己的知识,他们的后代可以苦读,只要不是太笨,终究会有成果,他们的积累只会越来越厚。

    老朱不复刚才不在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