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另嫁权臣(重生)> 展望(1/5)

展望(1/5)

    陆闻砚明白她的意思。

    预定的银钱除非紧急情况皆不予退还,话本小说还好,可若是名人文集的校订本,购上一册的高额银钱和免费借阅的巨大诱惑放在一起,自然是后者完胜。相比之下那“微不足道”的茶水钱,乃至稍稍贵上一些的纸墨钱,都显得不值一提。

    久坐读书易渴,炎炎夏日,茶水既可解暑也可静心。这样一来陆氏书坊怎么不算一个好去处?若是要经常来,自然是预定上一月几月比较划算,可客人们的算盘打得再好,那也是计划不一定能如期进行,想着日日都来,可哪会日日都没有事情耽搁?

    而且依着黎蔓的意思,因为种类繁多,所摆出书册每种的册数不会过多,若是有许多人对同一册书感兴趣,难免需要等上些时候甚至日子。

    “而且今上圣明,对民间论辩之风还甚是欣赏。文人之间也爱交流,”黎蔓顿了顿,“我想着不如这样,平日这间屋子里不允许高声论辩,只每月都挑出那么一两个日子,允着大伙儿交流对陆氏书坊不同书册的见解。”

    “有些像书院里的会讲,”陆闻砚显然对此事尤为感兴趣,他敛着眸子思索片刻,“若是能成,想来会很热闹,也许会留下如‘朱张会讲’那般的佳话。”

    “朱张会讲的两位可是宋人里数一数二的当世大儒,”黎蔓性子谨慎,不敢将话说得太满,“我这小小书坊岂敢与他二老攀扯,二郎还是莫打趣我了。”

    她想了想又道:“而且虽然此举应该能让更多的人进到咱们陆氏书坊里,但他们不一定都能买得起书册。”

    这话说得还算委婉了,黎蔓此举的目标……至少一开始的目标并非那些世代簪缨抑或豪强贵爵,那些大户人家一是有足够的财力购买书册,没必要排着队等着同一群只能借书以读的寒门士子同处一屋;二是讲究的世家勋贵为着家族长远发展也需考虑家学传承,因此有些人家甚至会选择自己刻书,若是家中就有,那又何苦南辕北辙地来陆氏书坊?

    “历朝历代中出身不算显贵的大学者可不少,东汉的王充,宋时的宋濂,”陆闻砚轻轻地摇了摇头,“科举取士更是不论公卿郡望还是寒门子弟,我在朝当官的时候也在同僚中遇见过穷且益坚的饱学之士……”

    身为镇国公的女儿,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