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都市言情> 雀登枝> 第二八四章 殿试(1/4)

第二八四章 殿试(1/4)

    第二八四章 殿试

    四月十六日,被耽搁许久的殿试在宫城内的保和殿正式举行。

    殿试不考诗词歌赋只考策问,应试的贡士们自黎明起由安化门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策文不限长短,一般在千字左右,起收及中间的书写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数限制。特别强调书写必须用正体即所谓馆阁体,字要方正、光园、乌黑、体大。

    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收存。至阅卷日,分交读卷官共八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择优十本进呈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这一年是徽正十七年,状元是浙江鄞县陈英印,榜眼是彰德籍胡德生,探花是直隶籍刘知远。

    一众白头皓首进士之中,年方十五的探花刘知远格外引人注意。有好事者一打听,才知道这位春风得意的少年郎就是谨身殿大学士刘肃的嫡孙,他的父亲刘泰安任正四品太仆寺少卿,是宝和三年的探花。

    这段佳话传到皇帝的耳中,引得皇帝龙颜大悦,赞了一句“一门三进士,父子两探花”。倒引得一种朝臣纷纷称颂不已,说此乃千古绝句,非本朝盛世不能出。便是一向不苟言笑的刘肃也流露出得意的神情,毕竟不是谁都能得到御口亲提的佳句。

    皇帝哈哈大笑之后,特意将刘知远招至面前温煦问话。见他不但生得面目清秀,且经典文章信手拈来诗词歌赋无一不通,心头更是欢喜。论起来这孩子还是景仁宫刘惠妃的嫡亲侄儿,依着亲眷关系说来更加亲厚。

    这时候几个朝中大臣也过来凑热闹,刘知远虽然年少但是谦逊有力应对得当。皇帝就说依着这般好学识应该早早出来在国子监当教授或是博士,在翰林院当个编修委实有些可惜了。编修已经是正七品的官职,皇帝却说可惜了,众人望过来的眼光便有些异样。

    这顽笑说完,皇帝忽地想起一群老举子跟着一个少年进士上课的场面,自个也忍不住笑了。转头吩咐身边的总管太监阮吉祥拿了天南进奉的嵌银椰雕碗和数匹绸缎进来,分别赏赐给今日的三鼎甲。

    状元和榜眼容貌生得一般,都是三十开外的中年人,想来连孩子都能读书了,自不会有人上前打主意。有那心思转得快的人想起家中待字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