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三国:无限爆经验的我无敌了> 第104章 毁人不倦(1/4)

第104章 毁人不倦(1/4)

    黄巾军之所以混乱不堪,就是因为层级不分明。

    刘斌这个中郎将将充其量就是个师长级别,那也只好暂时启用另一套措施过渡。

    一个班:班长一人,副班长一人,对应正副什长。

    满编共12人,一般6到10人。

    之所以有正负两个班长,是为了方便班长阵亡,副班长接替。

    因为,班长需要起到带头冲锋的作用,所以你懂的。

    如此队伍才能有最大的韧性和抗性,不至于死了一个班长就全队溃散。

    班长:危,我可谢谢您嘞~

    一个排:三个班,一名排长,对应屯长,满编37人。

    排长现在由陷阵营的士卒担任,然后配一名指导员,也就是宣传以刘斌为首的黄巾军新思想。

    陷阵营的士卒最好的选择,当然是班长,不过谁让陷阵营人手不够呢。

    高顺这个木头,说是就要八百人,多了他不会带。

    刘斌表示理解,那就带完八百,再带八百,,

    高顺,真男人只会默默流泪,但我绝对不会哭。

    三万人,按照每团一千五百人左右,可以分成20个团。

    当然,具体人数并不是上面理论的这样一成不变。

    李云龙的加强连,顶得上一个营,一个营带一个团,自己一个团长打平安县城的时候,加起来调动快万人了。

    具体情况具体分配,免得被敌对势力一眼就看穿了军队数量。

    只是,如此一来需要得将领就更多了。

    这还不算师长,目前他手下也没有太多这样的大将人才。

    之所以没有旅长,在刘斌的设想中,小规模以团营为单位作战,要么大规模直接以万人以上的军师级作战。

    这是为了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而定的。

    这时代交通通讯不方便,并不是层级越多越好。

    下面详细划分,是为了战斗的时候增加弹性和战斗力。

    同样,上层简化只需要战略部署就可以,具体指挥到团就是极限了。

    真到了战场上,具体战况稍纵即逝。

    还是要看营连级别的指挥,和排长班长的带头执行的力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