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第573章 死去的生物课(1/3)

第573章 死去的生物课(1/3)

    “王叔说过,是因为春天不下雨,书上也是这么写的,久旱必蝗。”李承乾率先说道:“所以说,因为不下雨导致的干旱,才出现了蝗灾,而长安周围大片地方,从过了年到现在,都没下雨,如果说,在蝗虫卵孵化之前,还不下雨,地里仍旧干旱的话,蝗虫就会出现。”

    李复满意的点点头。

    不错,是个认真听课的好孩子。

    “那么,从书上记录的,包括现在在田间地头看到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李复再次问道。

    “蝗虫卵的孵化条件就是,干旱。”李承乾再次接话。

    “优秀!”李复夸赞:“你们知道,蝗虫的敌人是什么吗?就是,能够捕食蝗虫的动物。”

    “家禽。”李恪说道:“百姓家里养的鸡鸭鹅,还有就是天上飞的鸟,它们也是吃虫子的。”

    “对。”李复笑道:“除却这些之外,还有水里的青蛙,干旱的天气,导致河道沟渠水位下降,甚至干涸,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青蛙的繁衍,蝗虫的天敌的数量减少,没有能够消灭捕食蝗虫的动物了,也会造成蝗虫的泛滥。”

    李复一边跟孩子们说着,一边走到了干燥的土地,拿起伍良业递过来的工具,挖开浅层土壤。

    “你们看,这土壤里,这些米粒一样的东西,就是蝗虫卵,将来会孵化出蝗虫来。”李复说道:“但凡是下过雨了,也不至于有这般数量。”

    “蝗灾,是成片成片的蝗虫聚在一起,这也说明了蝗虫的生活习性就是以群居为主,打个比方来说,人也是群居性的,村落,小镇,城池。”李复一边说一边扒拉着脚底下的土壤:“蝗虫群居,如果不及时控制它们的数量,以他们的繁殖速度,是很恐怖的。”

    说到底,还是因为干旱气候导致生态链遭到了破坏。

    “蝗虫的食性非常杂,能够以各种植物为食。而且蝗虫在产卵的时候,都会将卵藏在地下,你看,如果咱们不带着工具出来扒拉地底下,咱们是看不见的。”李复说道:“这样一来,蝗虫的产卵,很难被破坏。”

    “这些蝗虫真狡猾。”李丽质皱眉说道:“把自己藏起来,偷偷的长大,然后出来祸害庄稼。”

    “是啊,不仅如此,蝗虫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