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第294章 怎么还看不起人呢(1/3)

第294章 怎么还看不起人呢(1/3)

    利州,义安王府。

    李幼良以谋反的罪名被赐死,在勋贵当中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削减封王所带来的动荡也有所缓和。

    李幼良可是太上皇的叔叔辈,是当今陛下的爷爷辈,是李家宗族之人,更是抵御北方突厥的有功之臣。

    这样的勋贵,朝廷说赐死就赐死了。

    但是,赐死李幼良的理由也十分充分。

    谋反,放在哪朝哪代都是罪不容恕的。

    李幼良一死,李孝常难免有些兔死狐悲。

    “朝廷是彻底不打算给我们这些郡王活路了。”李孝常坐在桌案边,手里捏着酒杯:“连长乐王都赐死了,咱们这位陛下,还真是雷厉风行啊,一点情面都不讲。”

    当初在朝堂上谈论削减封赏的时候,他也在场,那还是不久之前的事。

    后来,他就从长安来到了利州上任。

    长安,绝对不是他能长久待着的地方。

    果然,若是他不走的话,李世民岂不是也要对他下手?

    毕竟,他可是在朝堂上牵头反对皇帝决策的人。

    长乐王的事情发生之后,李孝常更是觉得自己离开长安是走的最对的一步棋。

    可是,也不能一直在利州,削减封王这把刀,迟早要落到他的头上来。

    隋末他响应李渊起兵造反,以永丰仓投效,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他们这一脉,搏一个锦绣前程出来。

    他被封了义安王,朝廷赏赐不断,只要这份荣宠一直持续下去,那么子孙后代也就无忧了。

    即便是义安王的爵位不能承袭下去,那么将来他的儿子,也能落个公爵。

    但是就目前来看,他的这个郡王的爵位,能不能保得住都两说,再这么削减下去,义安王都没得做了。

    武德年间,他们是大唐的功臣,怎么着?到了贞观年,他们就不是大唐的功臣了?

    永丰仓的粮食吃完了,就不认账了?

    天底下哪有这么对待功臣的?

    自从认识到了这一点,李孝常就与朝中其他的武德老臣抱团取暖了,人多力量大,他们这么多人不赞同现在朝廷要削减封王的政策,皇帝总该听一听,好好考虑考虑这样做的后果吧?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