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进宫喽(2/4)

姓,给养的油光水滑的。

    而如今,朱慈烜归来可是朝廷收复失地,平定东虏而归啊。

    所以,在他归来之前,铁道两侧,还有车站内,是聚了不少,前来欢迎的百姓。

    顺天府衙门为此还派了不少的衙役前来维持现场。

    大军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这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场面,让缓缓靠站的列车上坐着的朱慈烜很是欣慰。

    心里,也产生了些许的负罪感。

    原因简单。

    此番,朱慈烜打了胜仗,但是,对于北京城内的老百姓来说,他们将失去自己头顶上的通天纹光环!

    因为,东虏既灭(一直跑到外兴安岭以北,跟被灭了没多大区别了)。

    北虏蒙元,也成了大明的藩属。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明北方的威胁,已经消失。

    在这样的情况下,北京说实在的,已经不适合做首都了。

    至少,朱慈烜是不打算要这了——别的不说,每年光沙尘暴就够他受的了!

    别以为华夏这会没有沙尘暴!

    看看当下时代的森林覆盖率就知道了!

    明朝时的森林覆盖率,比后世强不到哪去,光是明实录里面记载的沙尘暴次数,就已经数不大清了,沙尘暴这玩意都能被载入史册,足可见其规模之大。

    而且,最要命的是!

    人口太多了!

    真的多啊!

    这是一座纯消费型的城市!

    最特么让人无语的是,消费城市冗余的人口,竟然无法被招募入工厂作工人——天子脚下的头上自带光环,而明代的“百京人”大抵头上也长了“通天纹”,瞧不上这差事,外加懒!

    明朝时文人的笔记,书里面对此写的明明白白。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王士性的《广志绎》,里面记载的这些,可都不是胡诌出来的。

    这座城市,从一开始就是用来当作前沿军事重镇来使用的!

    可到了当下,这么一个远离经济重心,无法提供经济支撑作为军事重镇,边防要地的都城,却特么的养活了百万不事生产的人口。

    这不是扯淡的嘛!

    朱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