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 第246章 财政改革(2/3)

第246章 财政改革(2/3)

侍郎,却做着总后勤部的活。

    最坑的是户部财政和内帑联系紧密,皇帝更像户部尚书。

    虽说崇祯皇帝问题挺多,但崇祯为强化朝廷财政权力,建立朝廷直接管理各省仓储,各省财政汇集到布政使和巡抚,由他们集中对户部和皇帝进行奏销。

    这种做法,俨然类似后世的垂直管理体系,比较于大明现有的财政体系更便捷,更直观。

    以前,时机不成熟,没法改变朝廷财政体系,今日,朱由校决定革除弊端,既要分清皇室和朝廷的财政,亦要建立大户部,形成朝廷对地方财权的垂直管理体系。

    朱由校揉了揉鬓角,依然头疼的说:“各衙门都收税,朝廷财政体系过于混乱,这弊病得改。”

    闻言,准备汇报税赋的刘一燝,苏茂相,毕自严,郭允厚愣住了。

    内阁,各部官吏亦神色错愕。

    财政是混乱。

    乾清宫官吏人尽皆知。

    然而,更改财政体系,涉及方方面面,皇帝怎么说改就改,事先没有和任何通气呢。

    毕竟,这触及各方利益,百官未必支持。

    不过,皇帝素来非无的放矢之人,既然说改自然有计划,怕是吃了秤砣铁了心。

    工部尚书王徵快步出列,挺身站在刘一燝身旁,急声说:“陛下,朝廷财政混乱,多处衙门都负责收税,的确是要更改,但臣不建议现在更改。”

    顷刻,礼部、太仆寺,太常寺官吏都计划出来劝说,听皇帝的意思,这是要将各部财权尽归户部啊。

    时机不成熟?

    朱由校内心暗笑,目前内帑,户部银钱充裕,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财政改革更合适,即使出现大错,朝廷以现有的银钱还能扛过去。

    所谓借口,全是利益使然。

    朱由校端起茶杯轻吮,润了润嗓子斩钉截铁说:“大明立国,财政上推行摊派制度,提前预估来年财政征税。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些年来,各地灾害平叛,导致朝廷财政抠抠搜搜,打仗没钱,治理河道没钱,赈灾亦没钱。

    更无需说修缮宫殿,国家庆典,官员奖励了。

    今日不改,更待何时?”

    此言出,乾清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