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 第64章 赏银万两(2/3)

第64章 赏银万两(2/3)

下问责孙承宗孙大人,孙大人回答姑且听信高第,以五万人军饷发饷,高第慌忙上疏辞职,然而,不能因高第请辞而忽视辽东作战军队和作战精锐的差别,以至于户部大发牢骚,怒骂辽东兵数马数“不相照应”,故而以高第汇报判断吃空饷者依然接近六成。”

    “这两年,袁大人主政辽东军务,吃空饷的现象仍未有所改善,辽东将吏不单是贪污,更存在私下资敌的迹象。”

    顷刻,本来轻松的气氛突然紧张起来,袁崇焕噗通跪地,急声道:“陛下,臣冤枉,臣绝对不敢资敌。”

    朱由校挺无奈,辽东吃空饷非袁崇焕之罪,此事由来已久,可追溯到李成梁时期。

    也正如李邦华所言,朝廷始终没能遏制辽东将吏吃空饷,以至于崇祯十七年,长期在辽东作战的吴襄汇报称:册报有八万人,实际只有三万人,而其中精锐家丁只有三千人。

    这时吃空饷已经超过六成多。

    然而,万历末年起,辽东吃空饷的将吏非但非叛徒,杀身成仁者大有人在,但对朝廷再忠心,战场再勇猛,空饷该吃还是要吃的,此乃辽东和九边将吏的真实写照。

    但凡辽东有账面上的精兵,早把建奴打回白水黑山之地。

    所以辽东乃至九边的问题,非军事,经济问题,归根结底是政治问题。

    吏治崩坏,权力放出笼子,致使贪腐成风。

    以前天启对吃空饷司空见惯,彻查难以查出真相,所以常常是息事宁人的态度,远不如百官积极查案。

    这种情况必须改变,我可以重赏,但你不能贪。

    朱由校斩钉截铁道:“吃空饷由来已久,成为各方约定俗成的规矩,这事儿袁卿无罪。以前朝廷听之任之,以后朝廷不会放任自流,半月内,吏部,三司,锦衣卫,东厂番子将进入辽东查案。”

    闻言,李邦华,袁崇焕心情大快,前者,欢喜于皇帝善于纳谏,后者高兴皇帝体谅自己难处,齐齐作揖道:“陛下圣明,臣万死难报君恩。”

    朱由校不喜不悲,快言快语说:“即日起,袁可立迁兵部尚书,督抚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总领辽东,辽南军务。”

    “袁崇焕任右副都御史,兵部侍郎,任辽东巡抚,收拢旧军,修缮防线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