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 第133章 二番战(中)(2/3)

第133章 二番战(中)(2/3)

为这两部配备旗语。

    毕竟距离太远,单独的手势怕看不清指挥。

    旗语也很简单,赵铭只告诉了宝山和汪古锡二人几个简单约定成俗的进攻,撤退,追击等等几个信号。

    这也是无奈,时间太短。

    真要按赵铭平日对镇嵩军的训练方式,那每个人都得掌握十分复杂的手势。

    不一定要每个人都会完成这些手势,只需要他们看懂,但那些班长就不同,他们不仅要看,还得会打手势。

    因为赵铭需要在手势打出的第一时间后方的班长立马复刻让指令更加精确高效。

    甚至赵铭还挺可惜的,如果能搞来一个口哨就好了。

    通过哨声进行指令传达也是个办法。

    随着外蒙骑兵不断靠近,双方距离来到了一两百米。

    赵铭刻意挑选了达尔罕,茂明安部相隔的中间地带,这儿地势平坦开阔。但刚好又能隐藏两边的部族勇士。

    伴随着一阵宛如蜜蜂群飞动的声音,赵铭迅速打出第一个手势。

    前排的骑兵缓缓动了起来,并且随着第二个手势打出,骑兵开始在短时间将速度提高到一个极快的速度。

    而随着骑兵群进行一阵快跑,黑夜之上这时也响起了一阵阵箭矢划破长空的尖啸。

    那是外蒙刚刚在一两百米开外时投射的随缘箭矢。

    而此时赵铭一群人在短时间已经拉近到两百米以内,箭矢也是堪堪如雨点般落了下来,掠过赵铭一群人落在他们后方。

    这是赵铭与这群外蒙人几次交锋下总结的小经验。

    他们总是喜欢进行一波弓弦拉满的随缘抛射,不讲究准度,只求覆盖率。

    能杀伤多少无所谓,能给对方造成极大伤亡自然是最好。

    而随着距离来到八十米,双方均是齐刷刷进行了一轮齐射。

    火器在这个距离马匹颠簸的情况下准度很是有限,同样对方也大差不差。

    但镇嵩军的阵型很讲究,前排和后排相互交错,后面的第三第四第五排则是摸出了一根根沾血的尖刺木棍。

    抛射战术,追求最大化的一轮齐射。

    之前为何能快速打崩巴阿邻部?

    并非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