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都市言情> 重生在火红年代的悠闲生活> 第三百零五章 包藏祸心(1/8)

第三百零五章 包藏祸心(1/8)

    一九七八年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和港岛只有一河之隔的宝安,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口逃向对岸。

    大部分都失败了,成功的那一部分,在河对岸建了一个罗芳村,而大陆这边,也有一个罗芳村。

    逃过去的那些人,第一年的人均年收入,是一万八千港币。

    而大陆这边的罗芳村,年人均收入,是一百三十四块。

    城市里的百姓衣着还算整洁干净,但在农村,人们很少能看到一个穿着没有补丁衣服的农民。

    由于长期饥饿,所以人们的脸色暗黄。

    贫穷两个字,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当港岛小朋友拿着爸爸一天工资的十分之一,去海洋世界公园痛快畅玩时,绝大多数的大陆小朋友,即使吃窝头都吃不饱。

    饥饿问题,要等到改开十年后才算基本解决。

    直到一九九三年,粮票才开始退出历史的舞台。

    而粮票的取消,才真正意味着,老百姓能出远门了…

    七八年的中国,绝大多数国人,都没有离开过出生地三十里之外。

    李治国自懂事以来,就在港岛长大,又赶上了港岛发展的黄金时期,百姓的工资一年比一年高,高楼大厦一年比一年多,即使在晚上,港岛也是一座不夜城。

    可登上北向的列车后,沿途的见闻,着实让他吃惊不小。

    李源并没有急着带他赶路,而是沿途不断的下车,观察观察社会人文的不同。

    马上九岁的李治国,第一次真切的认识了中国。

    一直到十二月二十五号,父子二人才终于抵达了京城车站。

    一下火车,就看到火车站一群二三十岁穿着泛黄军装的年轻人,歇斯底里的哭啊、笑啊、叫啊、骂啊…

    知青,大返城了。

    “儿子!!”

    一道声音叫醒了观看返城知青们恣意发泄的父子两人。

    “妈妈!!”

    已经一米四五的李治国,挤开人群,冲向了月台上那个穿着浅灰色外套、深蓝色裤子、方头皮鞋的齐耳短发女人。

    李源则笑眯眯的背着双肩包上前,眼里满是温柔的看着这个典型时代女干部的女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