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375章 豆粕(2/3)

第375章 豆粕(2/3)

豆腐便会大相径庭。

    但根据孔明经验来说,此等制物步骤亦合“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之说,单单第一步的差异就可能会使所成之物完全不同。

    因此孔明第一时间也在心里琢磨,这制豆腐之事,该交予谁合适呢?

    “汴梁果真丢矣。”

    赵匡黑黑的脸上也浮现了明显的几分疲倦之色。

    前面后辈所说的苛捐杂税与军费用度之间还没理出来个头绪么,此处便看到两宋灭亡,文人著录追忆旧都。

    而从其称呼来看,虽然早前便有预感这北宋改南宋多半牵涉到迁都,但此刻亲眼看到定都临安城,还是觉得分外难以接受。

    这地方他也并不陌生,毕竟控吴越国者,便是临安钱氏。

    钱镠此人为唐朝的镇海军节度使,却先后称臣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等,他此前雄心勃勃时也曾嘲笑过彼辈,只知偏安一隅作人臣妾,结果没想到…

    赵匡顿时觉得脸上火辣辣的,而直至此时再回想起光幕中得知的南宋文人所叹,心中也多了几分明悟,心情分外复杂:

    “果真是…生子当如孙仲谋…”

    毕竟这吴国大皇帝先后定都建业和武昌,皆乃临江水之城,犹有北进之意。

    而这临安,北上渡江尚需五百里,此等心性较之孙权相差远矣。

    牵涉到迁都之事,赵光义便自动偃旗息鼓,专心看着光幕好似全身心都投入了一般。

    赵普则是站出来轻声安慰:

    “如此看来虽遭国难,然百姓亦念官家之治,念我宋之福泽。”

    “有败其罪或多在天,非人所能为也。”

    虽然那交子之祸和昏君之罪都有所提及,但此时赵匡也只能暂时让自己相信这个说法了。

    至于这豆腐…

    赵匡抬手指了指,随口吩咐一内侍道:

    “将其制法抄送于御膳房,可从民间寻一二磨豆腐之熟手加以改进,以添元旦之菜品。”

    虽没吃过,但想来既然这《梦梁录》能对豆腐有所描述,那民间应当不缺做法才是,令其看相关记载改制便是,应当不难吧?

    换个角度看,明朝能将豆腐的科技树完善除了时间因素之外,更重要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