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33章 星坠五丈原(2/5)

第33章 星坠五丈原(2/5)

缓图,兵多则一战而定。

    正是因为丞相发现攻坚太难,所以转变了思路,平原诱敌歼灭主力,陇右自平。

    三国志有记载这次北伐在祁山还有一支预备队,应该就是计划中用来扫尾的。

    四月,魏延率先锋军出斜谷,率汉军主力驻郿县五丈原。

    五丈原的选择非常简单且明白:

    地势高意味着易守难攻,即使在二战,仰攻的难度也非常大。

    北邻渭水意味着水源充足不怕绝汲,而且渭水也能挡住北面的敌人。

    此时在司马懿这边儿呢,恐诸葛现象已经开始人传人,再也没人说要和丞相掰腕子了。

    而对于魏军如何应对,司马懿考虑的很清楚。

    首先不能驻扎在渭河以北,因为诸葛村夫笼络人心有一手,五丈原东边的郿县百姓要是跟着诸葛村夫跑了,麻烦就大了。

    其次司马懿用兵也求稳,如果驻在渭河以北,虽然概率很小,但诸葛村夫明攻郿县,暗偷长安乐子就大了。

    因此最终司马懿决定,五丈原东边就是武功水,咱们就在武功水旁边扎营。

    魏将们说:总座高见。

    只有郭淮提了一句意见被采纳:郭淮怕丞相取绝陇道,因此认为先要去占北原,被司马懿采纳。

    五丈原向北渡过渭水和河谷,有一片小高地,这就是北原,又是一个制高点。

    丞相选择反其道而行之,东击郿县掩人耳目,魏延带兵强度渭水,击郭淮。

    可惜郭淮跟丞相也打交道打了太久,并没有被迷惑,死守北原,魏延不克。

    汉魏隔武功水对峙,司马懿很好奇隔了三年不见,这个大敌是个什么样子。

    斥候带回了他的第一印象:

    乘素舆,持羽扇,指挥三军进退有度。】

    最后一战!诸将们屏气凝神。

    “假若司马懿守北原,直攻长安如何?”

    也许是因为此前听了历史上自己的子午谷之谋,魏延对这个长安颇有兴趣。

    “难!”关羽否定。

    “长安无险可守,获长安还有潼关天险,置司马懿于不顾反而是自断粮道。”

    “如此即成孤军,对战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