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我给玄德当主公> 第六百零八章 教育改革,官方保护(1/5)

第六百零八章 教育改革,官方保护(1/5)

    华佗听了刘俭的话,并没有立刻回答,因为刘俭在邀请华佗来之前,对此事就已经提起过了。

    其实华佗来到邺城的这段时间,也都一直在多方打听河北各级学府如今的运作模式和具体情况。

    如今科举在河北大行其道,但是相比于历史上的科举,刘俭如今在河北所施行的科举制度,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刘俭给州学定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比较多,且每天都会让各教员们绞尽脑汁给学生们安排课后作业,还会提出社会实践类型的作业。

    像是原先那样,只靠学经和治经就能当官,在河北是绝对行不通的。

    社会实践的作业集中在农学和工学方面,

    毕竟,这两个学科对于大汉朝和人民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保障和发展根基。

    刘俭的想法是,让学生们在成为学术专家的同时,也要有动手能力,让他们下地,让他们实践,通过自己的积累,来成为真正的人才。

    学生们除了有足够的知识理论储备,更要有足够的实操经验。

    大汉朝以农业为本,是个农业帝国,所以按照刘俭的想法,从现在开始,大汉朝的学子们一定都要有从事农业生产的经验,了解农业生产的艰辛不易,然后掌握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他们将来走上官员岗位之后,就可以凭借自身经验,对底层的百姓酌情施政。

    虽然改变这些事情很麻烦,同时也会引起一部分过度依赖经学起家的士族的反感,但是刘俭相信,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在未来,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重中之重,教育若是不适时改革,那这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停滞不前。

    而且,刘俭已经开始在河北实行了档案履历存档制度,因为纸张已经在北方大兴,完全足够支撑这一点。

    同时,不论是科举应试成功,还是直接被征辟到官署的底层官吏,都要有实习期,并对实习期的所作所为做出考评。

    在州郡官署学习的学子们,也可以各据其在学校所掌控的各类学课,按照官署征辟的要求提供屡立,符合的人可以在在校期间去往官署协助帮忙实习。

    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有好处,对于工作量日渐加大的河北官署而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