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一剑吞鸿> 第488章 堤溃蚁孔,气泄针芒(1/5)

第488章 堤溃蚁孔,气泄针芒(1/5)

    高祖时期,天下初定。

    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两人认为他们各有高下。

    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

    韩信直言不讳地说道,“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

    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

    韩信回答,“像我这样的将领,带兵越多越好。”

    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捉住?”

    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刘邦抚掌大笑。

    韩信用兵,多多益办,此是化工造物之妙也。

    话说回来,韩信与刘邦的对话,其实是有大有道理的。

    当你成为一名百夫长,你需要为一百人的吃喝拉撒而奔波;当你成为校尉,你需要为一千人的前途和吃喝而奔波;当你成为将军,你需要为一两万人军队的驻扎、粮草、军备而奔波;而当你成为大都督,指挥千军万马时,你除了要考虑粮草、补给、军备等基本条件,还要筹划行军、驻营、兵力分配、进攻路线、进攻手段等一系列事宜,这并不是一个普通将领能够掌握的资质,更何况是从没参加过灭国大战就统帅十五万大军的刘淮了。

    或许,天子刘彦的的确确认为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

    但他忘记了一句话:胜败只在瞬息之间。

    遮云蔽日的箭雨,让人睁不开眼睛,汉军被箭雨压制的锐气全消,只剩招架之力。

    所有人都明白,他们陷入了秦军的包围圈,如果不尽快突围,今日全军上下只有一个命运,人死恨消。

    这时,桓温拉着王彪之,在程虢的护送下赶到刘淮身旁。

    已经入了推碑境界的桓温,不禁阴谋出众,同时也是个极为聪明的武人,更为难得的是,他对大汉帝国和刘淮,始终保持着一颗忠诚之心。

    当此危难时刻,桓温拎得清大是大非,他计从心起,匆忙跪伏拜道,“大都督,敌军占据高处,居高临下将我等合围于山谷之间,我军不占地利,反击无望,甚是被动。为今之上计,我等只能伺机突围。而突围方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