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不明不清> 427 银行2(1/4)

427 银行2(1/4)

    不明不清翊坤宫之变427银行2培训银行工作人员,难道洪皇帝要在大明朝建立银行了?没错,银行体系是大明复兴计划中的重要环节,更准确的讲,它是新政的催化剂,属于必不可少的要素。

    新政的核心就是进入初步工业化,在原本的人口、土地面积基数上,通过使用更先进的工具,使劳动力得到明显增长。然后蛋糕就自然而然做大了,只要不增加太多吃蛋糕的人,短时间内整个社会必然会富裕起来。

    但如果只依靠和皇帝合资办工厂,或者说只依靠旧的官僚资本办工厂,缺点比较大。第一,速度慢。官僚士绅们一时半会理解不了啥叫工业化,大多数都处于观望状态,投入的资金量有限,起不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第二,副作用大。一旦官僚士绅们看明白了,开始大规模投入了,按照他们原有的习惯,除了资金之外必然还要把权力也卷进来。

    那样一来还是短期效应,顶多二三十年,新政取得的成果就会被官僚集团大部分掌控。土地是怎么被兼并的,到时候工厂也是同样命运,无非就是换个说法而已。

    想阻止或者延缓这种副作用,就得想办法让钱和权脱钩。这两个东西分开来都有可能成为天使,但凡靠近一点立马变身魔鬼。

    洪涛既然是个穿越者,就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可他也不想因噎废食,该加速还得加速。所以建立大明帝国银行系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银行一词最初来自意大利语anca,指长长的椅子,是威尼斯货币兑换商常用的办公用具。流传到英国之后改成了ank,意思是存钱的柜子,很贴近实用了。

    其实银行这个词在汉语里更形象,白银曾经做为货币在古代中国存在了几百年,整天做着与白银有关的行业,简称自然就是银行了。

    明朝有没有银行呢?这要看怎么定义了。如果具备存取和货币兑换功能就算的话,明朝应该有银行,名字叫做钱店,也称银号、兑店、钱庄、钱铺、钱肆、钱摊等等,各地叫法不同。

    它们大致出现于明中期,最初是为了应对种类繁杂、成色不同的钱币,包括铸造假币。后来随着白银大量涌入,又开启了金银、银铜、贵金属与宝钞之间的兑换业务。

    在少数规模比较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