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不明不清> 331 珍倪和爆箱(1/3)

331 珍倪和爆箱(1/3)

    “……陛下,恕臣愚钝,不懂图中所画。”王徵也没推让,谢恩之后马上打开了图纸,还特意向徐光启那边偏了偏,好让两个人都能看清楚。
过了半盏茶的时间,两颗脑袋又全抬了起来,满脸羞红。号称大明最牛的机械专家,愣是没看出来图纸上画的是什么,一点头绪也没有,连猜都找不到方向。
“不会吧,纺锤都未曾见过?”这个效果有点出乎洪涛意料,一把抓过图纸上下左右仔细端详,没毛病啊。
“臣的家中也有纺车,只是与陛下所绘……当是臣家中纺车有误,自然不能和陛下的纺车相比……这是纺车?为何有如此多的纺锭!”
还是徐光启生活阅历丰富,被这么一问马上反应了过来,再经过脑补,很诚恳的认定了皇帝画的就是纺锤,之前没认出来必须不是画的不像,而是自己眼拙。
可是还没等这通极端违心的马屁拍完,一个念头突然在脑海里迸发。纺车!新图纸上画的居然是纺车?这也太匪夷所思了,纺锤整整齐齐排了三层,数量不下三十个。这要是真能用的话,岂不是一架要顶十架啦!
更让人心中一跳的是纺车还有个大大的轮子和宽宽的带子,这玩意必须很熟悉,机械厂里凡是需要动力的车床、钻床上都有,用牛皮带与经过齿轮箱变速的轮子相连,获得来自水轮的动力。
也就是说这种纺车不光纺锤巨多,还不用人力驱动,而是和机械厂里的设备一样由水力或者畜力带动。这样一来的话效率肯定还会倍增,到底能增多少倍已经无法想象了。
“纺锤多自然是要纺线快喽,零部件分解图附在一起,拿回去尽快把样品做出来试试效果如何。”
徐光启的眼光不错,这架稍显复杂的机器确实是纺车,准确的说是后世珍妮纺纱机的加强版。这种纺纱机是由英国人在18世纪中叶发明的,可由人力驱动也可用水力和畜力,最多可同时纺出120根纱线。
虽然论效率和纺纱质量,珍妮纺纱机肯定排不上前几名。但最终还是被洪涛以熟悉为由选中,当做帮助大明纺织业腾飞的助力。
实际上图纸上这台珍妮纺纱机并不是原版,而是前几世洪涛与宋代工匠们不断改进的升级版。不仅在纺纱质量和效率上趋近于更先进的走锭纺纱机,还具备简单易加工的特性,不需要太高的机械和材料技术就能完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