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673章 立政殿中(1/6)

第673章 立政殿中(1/6)

    第673章立政殿中

    长安。

    李世民在立政殿与皇后喝茶,喝的是建州产的青凤髓,但却是宫廷特供版的蒸青饼茶,又称凤团。

    “三原县万户,一下子收上来五万余石粮,照武怀玉这新法,若是天下三百余州千五百余县都能推行两税新法,仅地税这块,一年起码能收三千万石,”

    长孙皇后给李治剥着石榴,她不干涉朝政,但也知晓些国家根本。

    “有那么多吗?现在朝廷三百万户人口,一年好像租赋仅有八百万石,这还是武怀玉和戴胄把义仓粮推广开后才有的。”

    八百万石到三千万石,这个数字确实惊人。

    但若以三原县为例,往年额收八千石,实际只能收到五六千石,而今年收五万多石,那全天下八百万石涨到三千万石也是合理的。

    “父皇、母后,儿臣亲自到三原走了一趟,县乡都走访了下,三原的变化确实惊人。”

    太子承乾在那给妹妹长乐公主切石榴一边道。

    “一下子从八千石到五万石,翻了数倍,百姓能承受的起吗,会不会疲民?”皇后较为谨慎,并没有只为那数字吸引。

    “恰相反,”太子有些兴奋的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情况说给他们听,“原来三原县万户,因是畿县,绝大多数的土地,倒都是在勋戚贵族官员地主豪强手里,要么就是公田,县衙的公廨田、官吏职分田,学田、驿田,甚至还有就城诸司的职分田呢,”

    “又有许多是元从禁军田、十二卫统军府的公廨田、职分田、军田,”

    承乾把一些细节说给皇后听,以前地多的不纳课,课丁却地很少,租调负担就很重,现在新法,这些课丁地少税赋也减少了许多,

    真正纳粮缴税的主力是原来那些贵族官员豪强地主们了,按亩征税。

    每亩征缴并不算多,而且他们地多,实际负担更不值一提,但长孙皇后觉得这还是开了个先例,毕竟以前贵族官员府兵是不纳课役的,现在这样弄,会不会引起他们的不满,

    贵族官员府兵,这可是大唐基石啊,可不能自毁墙脚。

    李世民捋着须,他当然清楚这新税法触及国家根本,但现在要是不改革租庸调,不出十年,这个制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