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 204章 皇上又来了(1/5)

第 204章 皇上又来了(1/5)

    冬至已过,天气渐凉。

    中原、山南、江淮等地的粮食也陆续入京,长安的粮价下跌很多。

    而官员们期盼已久的禄米也终于开始发放,长安百司诸衙,分成上中下三旬三班领取。

    怀玉在百骑当差的时候,领禄的表格也早填报上交,这天也终于发下来了一张领禄的木牌,可以去司农寺下属的太仓署领禄米了。

    次日不当值,怀玉早早起来,叫人准备马车。

    太仓设在玄武门北约六里处,处于皇家禁苑之内,这里是大型粮仓,中渭桥在其北面。

    这里水陆交通便利,离长安城也不远。

    不过从永兴坊到禁苑太仓倒是有十几里路,一出门发现很多官员家赶着车牵着马往太仓去领禄米。

    本来禄米是春秋两季发放,今年秋季禄米可是耽误许久了,许多长安城靠官禄养家的官吏,都是大受影响,甚至不得不借债抵押,尤其是长安数量很大的那些流外官、小吏们更是苦不堪言。

    武家赶了两辆马车去拉禄米。

    到了宫北太仓,排队领禄。

    要验符查牌,核对无误后开始称量取米,怀玉头一次来领禄,一切都觉得挺新鲜的,到处都是人和车马,大家脸上都挺高兴。

    这里的粮仓很大,许多粮食是从洛阳那边转运过来的,但据说从关外运粮入长安,运输成本极高,走水路是最快捷成本低的,可陕州到潼关有一段,因为黄河里有中流砥柱,无法过船,只能陆路运输,要走三百里山路,大名鼎鼎的函谷关就在这里。

    至于从河东、山南、巴蜀、陇右等地运粮进长安,成本更高。

    有句话叫斗钱运斗米,虽然不免有点夸张,但漕运的成本确实极高,在丰年,江淮的粮几钱一斗,但运入长安,运费比产地的粮价还高。

    长安虽有四塞之险,也有关中富饶八百里平原,但做为帝都,粮食无法自给,每年都有百万石的缺口,粮食从关东,尤其是从江淮一带转运进京,一路上不停的装卸、水陆转运,耗时又耗钱,损耗还大。

    可长安的需求量摆在那,不运又不行。

    一遇点战争、灾荒,长安就会严重缺粮,天子都得带着百官去东都就粮,更别说百姓只能去关东逃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