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 第902章 :从容不迫,应对得宜(1/2)

第902章 :从容不迫,应对得宜(1/2)

    大唐景龙三年,关中大饥,斗米百钱。

    长安城内外饿殍遍地,哀鸿遍野;皇亲公主们依旧生活奢靡,鱼肉百姓……

    薛林远辛辛苦苦从洛阳运来的粮食,也仅够维持庞大的皇宫贵族所需,皇帝李显立志不做“逐粮天子”,却让全城百姓为他的硬气买单。

    而除了京城,其它各个州县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所谓上行下效,有帝后和七公主的榜样,各州的父母官大都醉心权术,拉党结派,搜刮民脂民膏,丝毫不顾百姓死活。

    偶有运气好的州县,遇到好的父母官,为了百姓使出浑身解数——他们体察民情,开仓赈济,和百姓们一起度过难关。

    潞州城的百姓,显然就是运气好的。

    有了临淄王李隆基, 潞州城像是有了主心骨,在这次春荒中显得从容不迫,应对得宜。

    整个春荒期间,潞州衙署先后三次开房放粮,数次施粥布善,很好的缓解了灾情。

    也因此,潞州因为春荒被饿死的人数,远远少于周边数县。

    而有了临淄王的垂范,各地乡绅也纷纷效仿,他们献出了自家私粮,争相施粥布善。就连裴家布庄也在这次春荒救灾中出了不少力。

    一时间,潞州成了桃源之地,甚至有不少难民流窜潞州,投奔临淄王而来……

    这个春天,李三郎也因为救济春荒显得格外忙碌。

    他甚至没有时间再去看花楼,也没有精力再登德风亭, 而是每日忙于公务,十分辛苦。

    这些日子,牡丹也未闲着。

    一开始她只是躲在后面,默默的给三郎献计献策;后来她干脆以谢三娘的身份回归教坊,在看花楼施粥的同时,免费给百姓们义诊。

    看花楼里虽然不再歌舞升平,却赢得了百姓们的一致好评。

    要知道,不管是看花楼,还是德风亭,这都是李三郎德政之所。

    而随着春荒将尽,临淄王李三郎的声望也达到了顶峰。

    这些日子,不管三郎走到哪里,都能听到百姓们对他的交口称颂……

    五月底的这天,临淄王站在衙署门口,最后一次开仓放粮。

    看着最后一波领走粮食的百姓,李三郎终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