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朱元璋的人生模拟器> 第五十七章 逼宫(2/3)

第五十七章 逼宫(2/3)

崇祯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并没有再说什么。

    周延儒当年科举之时连中双元,而且还把前任首辅温体仁给斗下去了,论能力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但此人并没有为国为民的那种大无畏品性,做事只顾自己,品行算不上好。

    再加上崇祯从不背锅,有啥锅都丢给属下去背,因此在崇祯手下,一般都是多做多错,不做没错。

    因此温体仁也好,周延儒也好,在当上首辅之后,都没有了主动做事的心思。

    所以在这两人当首辅期间,小事几乎没有一点错漏,但凡是可能会导致后果严重的大事,俩人是一点都不碰。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做事可以,但绝不背锅。

    这也是崇祯后来跟周延儒闹掰的原因,在历史上,崇祯有跟满清议和的想法,想让周延儒来主持,但周延儒怕这事弄不成之后,崇祯会让他背锅,所以根本就不碰这件事,俩人的关系直接破解。

    而事实证明,周延儒的选择并没有错,主持议和的兵部尚书陈新甲,替崇祯背了锅,直接被杀了。

    不过在失去崇祯的信任之后,周延儒在历史上建奴十五年十月入关的时候,被崇祯逼着去督军,结果此人因为坐视清军劫掠,而且还谎报军情,假传捷报。

    最后被骆养性举报,事后也直接被崇祯给杀了,倒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因此对于周延儒此人,老朱虽然没有太多好感,但却也不否认他的能力。

    只要用的好的,有他在,统御群臣是不成问题的,所以这个周延儒这个内阁首辅,老朱并没有打算换。

    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要彻底收服周延儒。

    不然的话,周延儒依旧出工不出力,只为自己的私欲,那还不如直接砍了他呢。

    想到这里,老朱看了一眼桌上放着的一封奏折,那是他让锦衣卫这几天秘密收集的周延儒的情报,虽然没有详细证据,但这对于老朱来说已经足够。

    接下来,就看周延儒识相不识相了,若是不识相的话,那么就算麻烦一点,他也不介意换一个听话点的首辅上来。

    毕竟,对于老朱来说,一个听话的首辅,重要性是要远远高于有能力的首辅的。

    ……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