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都市言情>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八百五十三章 展馆(2/9)

第八百五十三章 展馆(2/9)

打铁,以及竹编,草编,制瓷,造纸,造墨,造笔等工具……基本上农耕文明的各种用具,都告齐全。

    除此之外,还有汉苗两族猎具,跑山用品,采药工具……

    然后是学习用具,包括文房四宝,书架,画坛,镇纸,臂枕,笔架,墨舔,考篮,书架……

    诸多门类。

    还有乡村里的一些相对大型的工程模型和示意图,诸如水磨,水舂,山塘沟渠水利工程,桥梁道路工程……

    之后是建筑样式,包括祭祀议会场所,学习场所,贸易场所,娱乐场所,居住场所,除了模型,还有一些对现代人来说属于冷知识的功用性配套设施,一一标明。

    龙首桥原桥板,也被移送到了这里来。

    一圈看下来,基本上对古代村寨生活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非遗博物馆里边,就是各项非遗的陈设了,镇馆之宝好些样。

    青珉石坊的号鼓,被移到博物馆两侧安置,进门后是石雕,木器,银器,煤砂器,各种女红制品,苗绣……

    还有民俗节礼用的各项东西,小孩子的百纳衣,求雨的草龙,新春的龙灯,狮子……这些东西,也在非遗行列。

    节气对农村生活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还有大量的图片资料,列明了各个节气对应的民俗,祭祀,饮食,作物……

    除了这些大样,其实李家沟的非遗类的东西太多太多,比如制豆豉,制酱油,传统榨油,调漆,做粉丝,这些也属于传统非遗的内容。

    几个非遗传承人的得意之作,各种非卖品,和各位大师,大艺术家之间的往来酬答的作品赠品,也设了一个专厅展示。

    还有他们的成就讲述,以及他们日常的一些有趣的游戏之作也展示在专厅里。

    比如各种类型的青珉石,石头叔相应的画样;小石头完成了一半的砚台,一边是粗雕,一边还是石头上墨稿。

    比如篾匠叔的瘦金体书法,良子的织艺。

    比如阿冲叔装点的藤丝细柄银护手苗刀。

    比如表哥的法王寺弥勒大画。

    这些东西,让前来参观的游客,看到了大师们的日常修养,让大家了解到大师们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认识到大师们的艺术底蕴何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