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都市言情>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六百九十九章 孔子看不起农夫?!(2/11)

第六百九十九章 孔子看不起农夫?!(2/11)

 哎呀,原来原文里边,还有一个脑袋和一条尾巴。

    那现在这话就得换个意思来理解了,孔子说:‘君子只谋求行道,不谋求衣食。因为耕田嘛,免不了也有饿肚子的时候;而通过学习,就可以寻找到道,可以得到相应的俸禄。所以,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而不担心贫穷。’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会作为孔子看不起农民的依据,这话其实是说明孔子对治政者求道的要求,只是用耕地来打了一个比方而已。

    我们首先看时代背景,春秋时期,所谓君子是什么,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是当权者和辅佐他们的施政者,是知识的掌握者,是因掌握知识而产生了精神修养和道德追求的人。

    有了这个底子,我们再来看文义,这话的意思是说,即使和粮食直接打交道的人,也有吃不上粮食的时候,这话有什么毛病呢?要是孔子换一句话,变成‘织者,冻在其中也。’是不是又该说孔子看不起手工艺人了?

    孔子这句话,其实只是想教育当政者,眼光应该放得高远一点。作为领导者,应该有更高的道德标准和追求,并用它来指导自己的施政。

    谋道的问题解决了,思想问题解决了,谋食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即使贫穷,那也是暂时的。

    可如果只把眼光钉在经济利益上,那迟早还是会遇到问题。

    这就是大家常听到的那句话:‘思想问题是大问题。’

    大家现在回去看全文,是不是这个意思?因此我想劝劝大家,不要拿着别人的观点当做自己的观点。道听途说的东西,先存疑,再自己研究查实,最后做出自己的判断。

    比如我现在说的,就不一定就全对吗?不见得。大家同样可以存疑,再自己去研究,得到自己的结论,这才是读书人‘求真’的本意。

    我们再来说下一个所谓证据,很多人还喜欢引用的一段是《论语子路》里边的一段话:‘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

    这话听起来,真像是孔子认为樊迟问种地的事情,孔子不会,于是恼羞成怒骂他。

    可真是这意思吗?如果你打开论语,会发现原话是这样。

    ‘樊迟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