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都市言情> 国潮1980> 第八百八十八章 同一条船(1/6)

第八百八十八章 同一条船(1/6)

    宁卫民的行动很快,既然想好了,执行力就是杠杠的。

    饮酒会第二天,他就打国际长途和发传真回京城,跟宋华桂和邹国栋阐述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当然,有的话是不能明说的。

    比如五年之后,凭什么他就断定日本分公司会遇到大麻烦?

    这事关日本经济结构的整体崩溃,他完全没法解释。

    即便他说实话,公司那边也不会相信。

    这么大的事儿,连各国经济学家都预测不出来,他凭什么“妖言惑众”?

    所以,他也只能是从“卡位”的角度,来为宋华桂和邹国栋分析这件事的利与弊。

    宁卫民表示,日本皮尔卡顿公司执意要在华大举投资建厂,本质原因是受日元升值影响,导致本土生产成本持续增高。

    因此这个计划日方不大可能会放弃,这几乎就是他们维持外贸订单,保持公司利润的唯一出路。

    哪怕华夏公司不肯帮忙,日方也必然冒险一试。

    何况就是日方不来华建厂,就凭共和国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以及能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的条件,其他国际品牌也必然有想来建厂的。

    那么无论哪家品牌来华建厂,都一定会对共和国的服装制造业造成严重冲击,并且会逐渐改变内地服装市场格局。

    换句话说,一定会对皮尔卡顿公司的现有市场占有度造成威胁和损害。

    所以既然阻止不了,与其便宜别人,倒不如与同出一脉的日本公司合作。

    还能让华夏公司在未来的品牌大战中,多占据些主动权,分上一杯羹。

    虽然日方的条件确实很苛刻,他们态度也居高临下,很强横。

    表面上华夏公司需要承担的责任多,拿的回报少,似乎很吃亏。

    可毕竟建厂是在京城,这是华夏公司的主场,最后综合来看,实际上可未必如此。

    首先,日方的服装制造生产水平确实是让人钦佩。

    华夏公司大可以通过合作引入先进流水线,从日方的身上学习先进服装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既能迅速提高“pc”品牌服装的质量和口碑,也有利于华夏公司为日后自己独立建厂积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