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都市言情> 国潮1980> 第二百八十章 京津两地(1/6)

第二百八十章 京津两地(1/6)

    旅行,对八十年代初的国人,绝对是难得的机会。

    由于粮油票证和收入的限制,普通人几乎没有什么有离开自己生活的城市去外地的可能。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只有两个原因。

    要么是夫妻两地分居的去探亲,要么就是身负公务的人去外地出差。

    所以这个时代的人,对出远门充满了憧憬和向往。

    一旦机会来了,都特别的激动。

    出门之前,老早就会在心里盘算着。

    这事完了去哪儿哪儿玩玩,去哪儿哪儿买点东西,反正公私兼顾。

    这大概就是我国最早的旅游雏形了。

    只是话虽如此,真要是踏上旅程,往往也就开始遭罪了。

    排队买票,加塞挤车,滚滚人流,诸多不便,这是当时的普遍情况。

    抢座位,上厕所,找旅店,去餐馆,也免不了人生地不熟的受气。

    可以说上了路,一天到晚,自始至终就没一件让人省心的事儿。

    许多时候往往一个小疏忽,就能给自己带来大麻烦。

    哪怕是像京城和津门这样离不了多远的城市也一样,两地奔波中该受的罪躲不开。

    这就叫做“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不过这毕竟说的是国内老百姓的情况,外宾就完全不一样了。

    人家住的是条件优越的涉外宾馆,出门不是坐飞机,就是火车软卧。

    那消费能力比咱们高出去不是一星半点儿。

    特别是像汪大东这样有钱有身份,受大领导邀请前来的外商,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无论出行还是住宿,官方都会予以特殊照顾。

    说白了,即使票源或者房源有限,再难订也得给他优先安排了。

    所以实际上,米晓冉这次陪同汪大东和赵汉宇做市场调查,可是一点罪也没受。

    虽然行程比较急,他们在京三天,在津四天,几乎一直在马不停蹄的跑。

    不但把两个城市最热闹的商业区几乎都转了一个遍,而且还抽空拜访了一下津门商业相关部门的领导。

    可吃得好、住得好,又有专车接送,反而让米晓冉感到相当的愉快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