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都市言情> 国潮1980> 第二百六十六章 烛光晚餐(1/4)

第二百六十六章 烛光晚餐(1/4)

    敢情1976年的时候,京城一年接待外宾还不足两万人。

    但到了1980年,外宾人数已经猛增至二十八万人,住宿一下子就成为一个让政府颇为棘手的问题。

    而当时京城能够接待外宾设施较好的饭店只有十一家,房间不足五千间。

    还有部分设施陈旧,需要时常维修,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营状态。

    甚至因为一度饭店短缺,驻外的使领馆给来华的外国人发放签证时,都要先确认其到京城的住房是否已经落实。

    可以说这个时候,我们对外宾的接待情况实在尴尬得很。

    每一个外国客人来了京城以后,从几号几点来到几号几点离开,饭店都要掌握。

    如果一旦有顾客没能如约退房,饭店方就得想办法把这样的客人拉到涿州、津门去过夜。

    有时候涿州、津门也住不下了,夜里通过令函,还会调飞机把客人送到金陵去住。

    再不行呢,去不了外地的外宾,就只好被安排在饭店的餐厅、会议室里过夜了。

    于是外宾们难免怨声载道,“我们想京城、盼京城,可来了京城怎么就睡餐厅啊?”

    那想想看吧,这样的情况,到了1982年只会恶化。

    本来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兴办的建国饭店,又怎么可能不满员?

    这也是为什么,皮尔·卡顿在京城饭店的雇员日益增多,公司规模不断扩大。

    但至今为止,租用的房间却仍旧只租用原来的那几间,以至于现在的公司办公环境越来越拥挤的原因。

    不是没钱,而是因为房间少啊。

    要知道,与合资的建国饭店不同。

    一切仍旧以政治影响为第一的京城饭店,并不那么在意经济效益,也就更难以挤出空余的房间来。

    所以,建国饭店里的“pc”服装专营店的生意那叫一个红火啊!也就成了必然。

    开业头一天其实是营业额最少的。

    这还卖出去三身西装,一套女装,四件衬衣呢。十五个烟灰缸,五个绢人儿呢。

    五天之后,单天的营业额就已经从三千块提升到了八千了,周末绝对能过万。

    平均下来,一天卖个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