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都市言情> 国潮1980> 第二百四十七章 资源(1/3)

第二百四十七章 资源(1/3)

    宁卫民绝对算是最早发现洋人的本质,就是一个个流动的大钱包的人。

    要不是靠着倒腾外汇券和给外国人打工,他怎么可能发家这么早啊?

    所以真正尝到了“引入外资”甜头的他,又如何能甘心,眼瞅着“歪果仁”的钱在共和国的土地上转悠一圈儿,最后打哪儿来回哪儿去呢?

    这简直就是一个生意人的耻辱啊!

    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

    在这个我们国家最缺外汇的年代,在他仍旧会为缺钱苦恼的阶段。

    那必得想法把这些外汇截留,揣进自己的腰包,才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自己啊。

    至于怎么才能开发出让“粉脸”们爱不释手的旅游商品,这对于宁卫民来说倒不难。

    即便是谦虚,他也能说自己有八成的把握。

    这可不是他吹,不是盲目自信,谁让他前世是个倒邮票的呢?

    别忘了,邮币卡这东西发展到九十年代末期的时候,就开始变得礼品化了。

    甚至逐渐成为了一个独有的文化礼品门类。

    各种各样的年册、珍藏册、纪念册简直多不胜数。

    而制作这些东西,当然是要和礼品制作厂家合作的。

    所以在这行里泡久了,天天和这些人打交道,宁卫民也就能算是半个专家了。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由于他见过的形形色色的海量文创商品那太多了,眼界肯定是有的。

    甚至像他自己公司的业务网站就是一个邮币卡文化礼品公司。

    在做邮币卡业务的同时,顺带也帮着长期合作厂家承接一些礼品制作业务。

    因此真要是操作起来,他不难利用身边的资源和自身优势,以一种最符合自身利益,最切合实际的方式参与到旅游商品的市场中来。

    比如说,他首先就把主意打到参加过雕塑艺术展的两所美院师生身上了。

    因为明摆着的,这些人可都是我国首屈一指的雕塑人才。

    搁三十年之后,他们个个恐怕都是承接上千万大活儿,为城市建设、酒店、博物馆做雕塑的大师级人物。

    由他们搞出来的东西,论艺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