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武侠修真> 道门法则> 第二十五章 阿含悟难经(2/4)

第二十五章 阿含悟难经(2/4)

萨咒的滋味赵然品尝过,往生菩萨咒的大概景象赵然也能想象得到,这功德菩萨咒念出来后会是什么效果,赵然就完全没有概念了。

    赵然是个穿越者,对于佛门并无偏见。但毕竟跟做和尚比起来,他更愿意过上逍遥自在的修道生涯,更何况来到这个世界后还接受了两年多道门正统教育。算得上有那么几分身为道士的责任感。但这并不妨碍他了解佛门功法,甚至有可能的情况下浅尝辄止也不是件坏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他记得觉远和尚曾经提及过,修道重在根骨和资质,修佛则首重悟性,而悟性于人而言。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所以佛门认为。人人均可修佛,至于修行成果。则依悟性的不同而有天壤之别。

    按照这种理解,赵然也应当具有悟性,只不过不清楚是高还是低。既然具备悟性,就可以尝试练练佛门功法。

    但可惜的是,赵然在解读经文里夹杂的前人批注时才发现,自己暂时是修不了的。这部经文虽然囊括了所有从开始到结尾的一应修行步骤,但关键是其中有两个环节他束手无策。

    整个步骤很简单,无非是不停念诵咒语,必须秉持诚心诚意地恭敬心和忏悔心,讲究念诵时对经文的理解,对咒言意境的观想,最终达成对佛性的感应——批注中对“佛性”也有具体描述,也就是佛光中的黑白因子。

    童老曾经教导过赵然怎么“看”到“炁”,而且童老说过,“炁”就是佛门所说的光,觉远也曾提到,“光”即“性”。赵然的问题是,他没有根骨,无法与“炁”相合,在道门的修炼体系中,他这样的人是没有培养前途的。所以赵然现在想换一换,采用佛门的方法体系来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与佛“光”或者说佛“性”相合。

    但修行是绝不可以断章取义的,随随便便截取一段经文和法门来练习,那是自寻死路。无论佛道,其修行都有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在做支撑,做不到对这个思想体系整体上的理解,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读懂和领悟想要修行的法门。

    而他现在想要修行佛门功法,其中的“理解”和“观想”这两道关口就迈不过去——连最基本的佛经都没读过,他怎么去理解、怎么去观想呢?这个问题换一个角度就更容易明白了:没有读过道家四子真经,无论如何是不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